11月初市场就传出国家将收储40万吨电解铝和16.5万吨精炼铜的消息,11月12日,电解铝炼厂明确表示,国储将于14日启动首批16万吨的电解铝收储。而通过相关锌炼厂了解到,此次还将收储锌15万吨,包括8个品牌,即火炬、双燕、豫光、葫锌、红烨、红鹭、南华和驰宏锌锗,预计竞价时间为11月中旬。
虽然说国储局有收储有色金属意向,给市场吹来暖风,但难以融化产能过剩及需求低迷的坚冰,金属价格短暂反弹后或遇阻回落。
首先,与发达国家重视资源性战略储备相比,我国收储定位主要只是着眼于维护市场而没有突出战略储备特色,还停留在对生产企业和对行业生产能力的保护上,是被动的、临时的决定,属于商业性收储。预计本次收储的铝和锌不会长期储存,最终还是会释放到现货市场。其次,今年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集体陷入困境,三季度,铝行业净利润亏损28.84亿元,铅锌行业净利润亏损8.42亿元。对铝锌冶炼厂而言,由于下游需求低迷和资金紧张,导致货款回收期延长,而铝和锌收储有望缓解炼厂资金链的紧张,在库存被收储之后,反而会重新加码生产铅锌产品,从而加大过剩压力。收储量也只是缓解部分过剩压力,难以彻底改变过剩格局。
从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来看,“上游活跃——中游平淡——下游冷清”成为当前的真实写照,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短期还难以解决,特别是电解铝行业,产能扩张步伐还在加快,而下游消费却难以消化,在去库存化不顺畅之际,后市面临缓慢的去产能化压力。
下游来看,1-9月份电力投资较去年同期持平,对铜和镀锌消费拉动逐渐减弱。房地产回升有限,10月份房地产成交较7-8月份明显降温,铝合金订单在10月份明显清淡。汽车产销继续低速增长,导致对铅蓄电池和镀锌板的订单也平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