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公开撰文表达了这一窘迫现状。“如果说前年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话,那么去年真的是阵痛期,但这对改变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平稳市场走势发挥着积极作用。”业内钢铁研究专家对此纷纷表示理解,加之,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去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不过值得提到的是,从钢铁工业各区域发展增速来看,我国东部、西部数据对比已现明显变化,在去年低迷行情下,西部地区粗钢产量增速出现逆市上涨,显然西部钢铁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西部钢铁悄然崛起
据工信部新近发布的《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报告显示,去年新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过10%,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了7%。
对比前年数据,2011年位居粗钢产量前列的河北、江苏省粗钢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和9.8%,而在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仅为6.2%和8%。“其实这一现象在前几年已经开始显露,这和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相符的。”
来自国内知名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的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表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几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对钢材的需求增速也较快。相反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产业结构转型较为明显,而服务业所占的发展比重在上升,使得钢材需求增速开始出现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西部钢铁产能提升率加快,也是多年来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发展规划的结果。
西部主要是经济发展增速快,当地钢铁产能相对不足,随着这几年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增多,西部钢铁投资增长加快是在情理之中。譬如宝钢湛江基地、武钢防城港建设等这些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钢铁业发展“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局面。
这些均对西部的钢铁产业发展带来好处。对此邱跃成证实,“十二五”期间,宝钢有搬离上海的规划,目前宝钢罗泾厂已经拆除完毕,宝钢生产基础的重点可能会逐步从上海转向湛江,这样更符合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沿海基地建设的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