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与叙利亚动荡不安,美叙战争在纠结中似乎一触即发,大宗商品市场亦随之剧烈波动。但千钧一发之际,美国却因顾虑而迟迟未见行动,局势变数陡增,使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沉浮录”。
导演这出“沉浮录”的无疑是强势的美国。多位大宗商品专家表示,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度逐渐降低,搅乱中东只为强化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地位,但战争导致的高油价明显制约了美国自身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进程,这使美国“蹑手蹑脚”,但从货币层面看,战争可能吸引美元回流,促进美国经济复苏。
“拉而不响”的战争警报
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是中东的“心脏”,其首都大马士革是伊斯兰四大宗教圣地之一,号称“人间的花园、地上的天堂”。美中不足的是,叙利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兵家之地”决定其无法享受片刻安宁。
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资源,在叙利亚可谓贫瘠,但叙利亚地处能源运输的中枢,使得美国“虎视眈眈”。去年8月,奥巴马划出化武即动武的“红线”,同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就表示有意对叙动武,但迫于多方“干涉”而暂停干戈。
今年8月19日(下无特殊注明,均为华盛顿时间),美国突然就叙利亚问题发表强烈声明,称无法容忍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4天后,8月23日奥巴马就在电视讲话中突然提及叙利亚内战已经涉及美国“核心利益”,并称已有“较为确凿的证据”表明叙政府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在随后的一周,美国高调表态将对叙利亚动武,英法等国亦磨刀霍霍。
战胜看似已“箭在弦上”,这很快激起了敏感的大宗商品市场的化学反应。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8月低点每桶101.82美元升至8月28日最高的112.24美元,涨幅超过10%,同期纽约黄金期货价格亦从每盎司1271.8美元低点探至1434美元,涨幅一度接近13%。
中证期货资深研究员刘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市场预期战争可能令中东地区原油供应受阻,一些国际投行也迫不及待给出了强烈看多原油和黄金的预期,全然不顾4个月前发出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结束”、“原油黄金丧钟响起”的论调。
高盛集团9月3日发布报告称,将2013年下半年黄金价格预估从1300美元/盎司上调至1388美元/盎司,但维持中期和长期均价预估不变。而在今年上半年,高盛多次下调其对2013年黄金价格的预估,并称5年内金价将跌至1200美元/盎司。
不过,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表示,决定采取不派驻地面部队的“有限军事行动”,但仍将寻求国会支持。局势开始面临更多的变数,果不其然,而后俄罗斯开始插足,提出叙利亚“去化武”可免一战,使得战争疑云有所淡化。
战争警报“拉而不响”,大宗商品市场亦明显解读了“其中之意”,在9月10日,原油、黄金价格纷纷大幅回调,几乎抹去此前一半的“战争溢价”。以原油为例,刘建指出,当前叙利亚局势,除非叙利亚问题在近期得到非武力解决,否则无论是否爆发局部或者大规模战争,均会推高油价上行风险。倘若叙利亚局势僵持,介于打与不打之间,市场对战争担忧带来的风险溢价将是短期内的主导因素;倘若叙利亚爆发战争,石油市场将面临供给冲击与风险溢价的双重驱动。
就局势演变来看,格林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认为,由于联合国安全检查小组推迟了对叙利亚的检查,加上俄罗斯的反对,政治谈判可能代替战争,由此导致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出现大幅回落。
李永民说,战争事爆发还会引发市场资金保值避险的需求,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战争往往会导致黄金期货价格和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进而蔓延到以原油为原材料的化工板块和与原油相关的其他板块。
大宗商品“战争溢价”几何?
在过去的40年间,中东地区发生了6次较有影响力的战争,分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973年10月22日)、伊朗革命及两伊战争(1978年10月至1980年12月)、海湾战争(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2日至1999年6月10日)、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至2003年5月2日)以及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17日至2011年10月23日)。
按以往经验,只要爆发战争,原油消费量不仅会有所增加,原油供应量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国元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姜兴春表示,历次中东战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油价,间接影响大宗商品上涨,但战争会影响经济增长,上涨之后大宗商品面临长期颓势。
从地缘政治或者局部战争的角度来看,国际原油和贵金属受影响最为明显。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战争对原油的影响是先扬后抑的。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从以往中东战争来看,商品受影响也和宏观环境有关系,在经济过热和高通胀的环境下,战争对原油和贵金属的提振有叠加利好作用,战争导致商品利多,主要是通过原油作为大多数工业品的能源成本来传导,对原油本身的供需产生冲击,而其他商品本身不会对供需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旦原油价格高企,通胀也会升温,而生产资料甚至部分生活资料的生产成本也因原油等基础能源价格上涨而水涨船高。”程小勇说。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表示,战争驱动的油价上升持续时间通常在3个月左右,从历史数据来看,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油价飙升,仅仅3个月,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以及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国际油价受驱动上升持续同样在2至3个月。
不过,这次似乎与伊拉克和利比亚不同。尽管设有伊拉克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但叙利亚不是主要的石油出产国,这意味着市场对油价的推高力度可能不会像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那样迅猛。
上述研究报告还称,目前黄金“战争溢价”在每盎司20美元左右。历史情景分析显示,随着叙利亚局势的持续发酵,该风险溢价可能继续上行至40美元至60美元,而假若伊朗卷入这场战争的风险显著上升,风险溢价存在上行至100美元以上的可能性。
但叙利亚局势峰回路转,这顿时令大宗商品阵脚大乱。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危机反映出国际社会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使美国心生忌惮,而美国经济也不支持奥巴马政府发动一场战争,国内民众反对声一片,其中还包括奥巴马的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