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鑫)而言,刚刚开始的2014年7月是一个难过的坎。
距3月18日因资金链断裂全面停产,奔走了百日有余的海鑫管理层并未找到破局良方。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
内外部不利因素的相互交织,为企业留下了巨大的风险敞口。关于海鑫的债务规模,媒体报道有“30亿”甚至“超百亿”之说,最高的版本达200亿元。《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获知,海鑫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这个数据揭示了海鑫大致的负债规模,却并非最终的数字。接近债权银行的知情人士透露,海鑫对银行的负债内容,除了贷款以外,还有其赴国外买矿粉时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的金额需要到期结算时视汇率而定,且在债务总额中占据相当比例。
接连发生的信贷及担保违约,又为海鑫招致了一波波的诉讼风潮。至7月,将有20亿元的案件审结,陆续进入执行阶段。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海鑫将在当月迎来司法查封潮。
据《财经》记者了解,造成海鑫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因素是银行的大幅度抽贷,这背后既有宏观经济带来的行业萧条,亦与企业之前过快的产能扩张、管理不善有关。为脱离困境,早在2010年底,海鑫进行了一次强力的内部改革,但囿于市场环境与信贷环境双重恶化,仍收效甚微。
面对危局,海鑫提出的方案是破产重整,即以进入破产程序中止司法执行,避免直接破产清算,力争保住完整的生产线,以图日后复产。目前,对于海鑫破产事务的处置,正由运城市一级相关部门牵头协调,方案则已送达分管副省长案头。虽然这一建设性的破产偿债方案受到地方政府认可,但仍有待债权人银行决定。
这或许是自海鑫集团创始人、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于2003年1月在办公室被枪杀之后,这个家族企业遇到的最大难关。银行的态度,成为决定海鑫未来的关键因素。
停产风波
出于维护稳定考虑,闻喜县政府曾支援部分资金,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目前,海鑫员工正以日均50名的速度离职,其中不乏核心技术骨干
最近的四个月,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运城市闻喜县空气最好的一段时间。原因在于,随着当地最大的钢铁企业海鑫停产,昔日夜间从烟囱冒出的浓烈烟尘也停止了排放。
海鑫停产的消息,最早在2014年3月中下旬传出,但其资金链的紧张,持续已久。“公司炼钢的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去年下半年起,公司就大幅减少了铁粉的进口,只保五号炉。原来一晚上得进1万来吨,下半年减至一两千吨。”3月底,海鑫集团一位中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到了今年就没有进口过铁矿石,2月从代县拉了1万吨,但坚持不了多久。”
海鑫目前共有两大四小共六座高炉,其中五号炉的炉膛容量1080立方米,六号炉为1380立方米,一号至四号炉为小炉。
产量最大的六号炉因本身有故障,农历年前就停了。前述海鑫中层人士称,3月底,设备部门被要求把六号炉的维修资金拉个清单,拿出检修方案。
闻喜县政府系统一位人士透露,五号炉、六号炉是李海仓时代修建,服役十年有余,煤气管道外面的防腐层已有脱落迹象,“都是焦炉煤气,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一旦发生泄漏将无法收拾”。
直至3月18日,随着曾经力保的五号炉熄火,偌大的海鑫集团厂区陷入了死寂。
面对媒体持续的追踪报道,海鑫与其所在的闻喜县官方均不置一词。仅有巨人网络[微博]董事长史玉柱[微博]在微博上表示,“银行抽贷40亿,导致其流动性出问题;15%贷款利息,导致其负担较重。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海鑫钢铁继续正常生产,而不是落井下石。”史玉柱是李海仓的商界朋友,后者去世后,其子李兆会继承了父亲的企业,以及与史玉柱的合作关系。
前述中层人士称,海鑫在本地并无民间集资,“对于钢铁企业,民间集资那点钱也就解决个燃眉之急”。停产初期,工人的工资仍会发放,但是所有员工上午、下午都必须签到。虽然不再生产,但海鑫仍设法让工人有职可司,“会计可以核对账目、工人可以维护自己的设备”。他介绍,“公司不敢不发工资,国企的工人有编制,无法轻易离职,海鑫的工人全是农民,得养起来,不发钱都走光了。春节过后,很多当地工人去新疆的钢企打工,去了不到一周又回来了,因为那边也停工。”
不过并非所有的员工都领得到工资。一对双职工夫妻表示,公司自2014年1月至5月间,未发放一分钱工资,而且养老保险只交到2010年底。公司领导也曾做出承诺要尽快解决,却迟迟不见解决实质问题。“我家上有上了年纪的父母,下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工资是唯一的生活来源。由于工资拖欠,生活所迫,只能依靠东借西凑解决燃眉之急。”他们表示。
据《财经》记者了解,海鑫约有1万名员工,且以本地人为主,一旦停薪将直接导致近万家庭面临生计问题。由于每月需发放的工资总额约为3000万元,海鑫无力发放,公司发生数百名员工集体讨薪事件。出于维护稳定考虑,闻喜县政府曾支援部分资金,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目前,海鑫员工正以日均50名的速度离职,其中不乏核心技术骨干。
病源产能扩张
“2007年以来的资金紧张,一直没得到根本改善,资金不够-无法满负荷生产-单位成本高-亏损更严重-新一轮循环,就是这样。”前述海鑫高层人士介绍
作为山西民营钢企中的龙头老大,海鑫缘何沦落至此?据《财经》记者调查,造成海鑫陷入资金紧张的源头,在于2007年的一次产能扩张,以及此后变幻莫测的内外部环境。
海鑫内部一位高层人士介绍,2007年,为加快淘汰钢铁工业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各省钢铁工业都在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炼铁、小炼钢。海鑫当时亦关停了一炼铁和一炼钢,产能由260万吨降至200万吨。
“全国钢铁产量2000年是1.27亿吨,2013年到7.8亿吨,最高年耗也到了7.5亿吨。”这位人士说,当时大家都对未来的钢铁需求看好,又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倒逼,企业都大上产能,海鑫也不例外。在淘汰60万吨落后产能之前,海鑫于2006年开始建设新区,包括一个板材厂。新区产能达230万吨,“淘汰60万吨,新上230万吨,等于翻了一倍”。这次近乎疯狂的产能扩张,总投资达到60亿元。如前所述,截至2010年11月底,海鑫集团及其子公司在11家金融机构的信用额度为71.59亿元。
这位人士事后复盘,超出实际还款能力的巨额贷款,加上日后萧条的市场行情,为海鑫今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从此资金开始紧张,2007年时原料就吃不饱了。”
新区的建设是先上炼铁、炼钢,后上板材厂。建材属于落后产能,板材是高端产品,当时很多大型国企扒了建材上板材。于2006年开建的板材厂,投入10多亿元后,却只建了半截。原因在于,在筹建时板材价格较好,后来板材价格却开始下跌,加上资金压力,导致海鑫被迫放弃这个项目。
2008年,由于上半年市场不好,加之北京奥运会以前环保核查很紧,海鑫基本没开工。奥运会过后,金融危机又突如其来,海鑫不得不部分限产,由此新区停产。
一份银行信贷报告如此描述海鑫当时的窘境:2008年8月的经济危机后,导致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度下降,由于海鑫人员较多,机构设置较复杂,加之政府及金融机构对钢铁企业实行紧缩政策,致使不得不以减产、停炉、减员为措施,以应对市场。在最严重的2008 年10月,停炉三座,减员1200人,待岗500人。2009 年生产经营基本在低位运行。
为了支持企业脱困,当地政府开始持续地财政输血。《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官方文件显示,2010年6月和2011年1月,闻喜县财政与运城市财政先后达成协议,因县级财政周转困难向市财政借款1亿元和2亿元,并将此款转借给海鑫用于资金周转。2012年9月16日,运城市审计局的一份审计报告显示,在承诺还款期限的一年半以后,海鑫仍欠财政款2亿元未还。由于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价格下滑,效益下降,至2011年底欠缴税金高达1.19亿元,极大地影响了闻喜县财政收入,虽然不断财政借款,仍无根本改观。
“2007年以来的资金紧张,一直没得到根本改善,资金不够-无法满负荷生产-单位成本高-亏损更严重-新一轮循环,就是这样。”前述海鑫高层人士介绍,形势不好后,国有大行对民营企业贷款萎缩,海鑫不得不找股份制银行替换掉国有大行贷款,接受高达15%的贷款利率,这极大地增加了财务成本。
在2014年6月29日的新金融联盟峰会上,史玉柱曾含蓄地谈到这类现象:在2008年的时候,银监会下文要银行支持钢铁、建筑等传统企业,“那时候一个钢厂贷了200亿元,现在突然不给它贷,它的存量贷款放在那,怎么办?只能走歪门邪道,现在接受15%利率的贷款。”
困境之下,海鑫启动一场人事改革。在200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李兆会之妹李兆霞2006年9月先担任集团董事长助理,2007年9月任财务总监,2008年2月任常务副总,主管财务。2010年底,26岁的李兆霞代替六叔李文杰,正式执掌海鑫。
“2008年下半年建材开始涨价,市场开始好起来,按说公司效益应该变好。但是2009年、2010年,公司的效益还是不好,于是开始从内部找问题,2010年底搞改革。”上述海鑫高层人士介绍。
在创始人李海仓过世后,海鑫曾由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管理过半年,之后由李兆会亲自掌管两三年。由于热衷金融投资的李兆会常年待在上海、北京,于是管理权又移交给其六叔李文杰。
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海鑫内部的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任人唯亲、人浮于事、内部人控制等大型企业的常见问题。由于内部人控制,一些质劣价高的采购,也一定程度上对经营造成了困扰。前述海鑫中层管理者举例说,新买的供料车,前进挡坏了,入库时得倒车倒进去;原料质量也不好,钙灰粉掺了石墨粉,硅锰镁合金进了几百吨都不达标等。
通过考察学习一些经营较好的民营钢企的经验,李兆霞决定精简机构,将公司干部裁去1000多人,相当于裁掉了三分之二。针对当时出现的人员流失现象,为稳定职工队伍,她咬牙把员工的工资平均提高了20%左右。
此后,海鑫大力推行企业网络化管理、无纸化办公、用ERP办公软件内部分享数据,审批、签字可以用邮件完成,各部门无须跑来跑去。为了优化管理,她还进一步理顺事项与管理权的分配。“县政府也派出工作组协助,待了两个多月,他们害怕关键岗位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