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份以来,国内铁矿石市场面临国产矿产能高速释放、进口矿数量环比高速增长、超过1亿吨的港口积压量和粗钢产能、总需求低速运行的“三高两低”困局。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使得明年铁矿石市场走势增加变数。
国产铁矿石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2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1月份,我国铁矿石总产量达到12.255亿吨,同比增长2.592亿吨,增幅达27.4%。2011年铁矿石总产量有望突破13亿吨。据悉,从5月份我国铁矿石月产量达到1.024亿吨开始,已连续6个月保持月产量超过亿吨水平,其中6月份为1.240亿吨,7月份为1.169亿吨,8月份为1.275亿吨,9月份为1.270亿吨,10月份为1.324亿吨,11月份为1.263亿吨。前10个月,有10个省增幅超过了20%,其中安徽60.3%、吉林48.5%、湖北45.4%、四川38.4%、河北35.5%,分列增幅前5名。
11月份进口铁矿石数量环比大增。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比上个月增加了29%,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国内钢铁企业的采购热情较高。1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6420万吨,创下9个月以来新高。而10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为4994万吨。据海关数据统计,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6.2亿吨,增长11%,进口金额为1033.8亿美元,增长45.2%,进口均价为每吨166.2美元,上涨30.8%。
港口积压超过亿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2月19日发布的12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分析及后市预测报告显示,截至12月5日,我国沿海25个港口矿石库存为10035万吨,创历史新高。
铁矿石市场在“三高”的状态下,而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使得钢铁行业面临“两低”压力。
一方面,粗钢产能增速降低。11月份粗钢产能低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粗钢总量为4988.3万吨,前11个月粗钢总量为6.30亿吨,增幅为9.3%,比前10个月的11.1%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总需求持续走低。业内分析认为,目前下游行业增速仍在放缓、需求仍低迷。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预计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并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而第四季度以来包括冰箱、空调在内的家电开始进入销售淡季,家电下乡政策进入退出期,以旧换新活动将于年底结束,整个家电生产也将进入低速期,对钢材需求或将减弱。当前中小钢铁企业产量有所恢复,减产效应有所减弱。主导钢厂2012年1月份价格以平盘为主,市场拉涨信心不足。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严峻,钢材出口将维持低位。
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金融危机掀起的全球矿业投资风潮项目开始进入达产期,新增产能的释放导致铁矿砂产量明显增长,国外几大矿山中除力拓外,其他公司铁矿砂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第三季度四大矿山共生产铁矿砂1.77亿吨,同比增长11.2%,环比增长9.6%,其中淡水河谷产量为8790万吨,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3.5%;力拓4983万吨,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2%,是仅次于2010年第四季度5005万吨的历史次高。此外,必和必拓产量为3957万吨,同比增长23.7%,环比增长11.4%;FMG为158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2.5%,环比增长27.7%。国外铁矿石生产商,铁矿石产能释放和供应能力还在增强。
因此,在粗钢产能和钢材消费需求总体回落的情况下,国内铁矿石高速增产、进口铁矿石环比大增、超亿吨铁矿石港口库存,将使得2012年第一季度铁矿石市场发生变化和降温。
炼焦煤市场或将稳中走弱
国际炼焦煤价格持续下跌。截至2011年11月27日,澳大利亚优质硬焦煤离岸价继续下跌2.1%至240.0美元/吨(连续18周累计下跌21.1%)。韩国浦项钢铁与澳大利亚焦煤供应商英美资源达成2012年第一季度焦煤合同价235美元/吨(FOB),较2011年第四季度的285美元/吨(FOB)下降17.5%。业内机构分析认为,2012年国际炼焦煤价格降幅将维持在20%左右。英美资源公司与亚洲钢厂达成的2011年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焦煤合同价格分别为330美元/吨、315美元/吨、285美元/吨。澳大利亚将其对2012财年焦煤产量预估降至1.61亿吨,较2011年6月预估下调6%,同时将焦煤出口预估下调5%至1.56亿吨。
国内炼焦煤价格或将松动,但仍会在高位。2011年,全国各类炼焦煤(气、肥、焦、瘦)的价格不断上涨。截至12月初,全国气煤的平均价为1106元/吨,较年初的1041元/吨上涨65元/吨,涨幅5.88%;肥煤的平均价为1565元/吨,较年初的1466元/吨上涨99元/吨,涨幅6.33%;焦煤的平均价为1570元/吨,较年初的1430元/吨上涨140元/吨,涨幅8.92%;1/3焦煤的价格为1392元/吨,较年初的1282元/吨上涨110元/吨,涨幅7.90%;瘦煤的价格为1147元/吨,较年初的952元/吨上涨195元/吨,涨幅20.48%。目前国内炼焦煤市场成交清淡,众多钢厂分别下调了炼焦煤采购价格。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月~10月份,我国进口焦煤3454.6万吨,同比下降7.9%,进口均价为148.1美元/吨。预计2011年全国炼焦煤产量将达到5.13亿吨,需求量达5.69亿吨,供需缺口达5600万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冶金煤市场基本保持了稳定运行态势,价格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呈现出小幅上行的格局。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国内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对炼焦煤特别是强黏结性焦煤的需求持续增加,我国开始加大进口这部分焦煤量来对国内市场进行补充和调剂。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进口焦煤3449万吨,2010年增至4729万吨,2011年1月~10月份进口3455万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7.9%,但预计全年炼焦煤进口仍将突破4000万吨水平。从以上统计数据看,2010年炼焦煤进口量达近3年高位。2011年,进口炼焦煤价格上涨过快,远高于国内炼焦煤以及作为补充的内蒙古低硫炼焦煤的价格,进口量出现下滑。
2011年以来,国内优质主焦煤、肥精煤的国有大矿主流车板价1650元~1710元/吨。在钢市波动背景下,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虽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段出现了一定的小幅波动,但基本在维稳区间运行。
对2012年冶金煤市场预测分析如下:
一是未来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已基本确立,需求疲软的态势已经缓慢传导至能源市场。目前,这一现象最为直接的反应就是需求终端或者中转地煤炭库存出现回升迹象(如秦皇岛港动力煤库存升至700多万吨,广州港煤炭库存上升至历史高位300万吨以上)。如果2012年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内需的刺激政策以及与之配套的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则煤炭市场将在2010年经济上升周期末红火不再,拐点特征或将在2012年初露端倪。
二是经济的紧缩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钢材需求。但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础需求存在,我国的钢铁产量不会发生大幅下降,全国粗钢产量水平预计将维持在7亿吨左右的水平。近年来,钢铁产量的增长已经奠定较为庞大的炼焦煤需求规模,因此2012年炼焦煤市场发生急剧、大幅度跌落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压缩是经济“去泡沫化”的过程。11月份,CPI指数结束数月上涨过程而高位回落,CPI的下行会进一步拉动PPI下行。从工业产品市场来看,会表现为终端降幅较大而最末端降幅较小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排除2012年焦煤价格随整体宏观经济和钢市下行而出现小幅度、阶段性回落的可能,且2012年冶金煤市场需求火爆迹象难再现。
焦炭市场震幅将收窄
焦炭现货市场冲高回落。2011年以来,焦炭现货市场短暂冲高后总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2011年初,邯郸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1830元/吨,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1880元/吨;3月中旬,上述两地的二级冶金焦的价格最高分别达到1950元/吨和2100元/吨,之后出现震荡下跌。12月初,邯郸和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分别为1855元/吨和1925元/吨。天津港一级冶金焦(A<12.5%,CSR>62)平仓价在2100元/吨左右,二级冶金焦(A<13%,CSR>55)平仓价执行1920元~2000元/吨。连云港一级冶金焦(A<12.5%,CSR>60)平仓价执行2130元~2150元/吨,二级冶金焦(A<13.0%,CSR>55)平仓价执行2030元/吨。
下半年焦炭出口量出现下滑,全年出口量预计不超过400万吨。据海关数据显示,1月~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焦炭8.48万吨;主要出口焦炭为铸造焦,1月~10月份累计出口311.1万吨,同比增长17.7%。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8月份以后,从我国出口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焦炭数量出现大幅下滑。随着美国和欧洲等焦炭主要进口国在近几年逐渐退出国际焦炭市场,加之巴西、印度等主要焦炭进口国不断提高焦炭自产能力,这些国家对我国焦炭的依存度进一步下降。
焦炭产能依然过剩,企业销售利润率仍很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焦炭产能已突破5亿吨,预计2011年焦炭产量在4.2亿吨左右,产能过剩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改善。当前国内焦炭仓库存储数量已高达9630万吨,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国内4.3个月的消费量。虽然受需求增长以及炼焦煤等高成本的支撑,焦炭市场仍将在高位运行,但焦化企业利润率将被压缩。业内专家认为,焦化企业应该通过焦炉控制产量,进行停产限产。来自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的消息显示,为稳住焦炭价格,10月底山西省多家焦炭企业和内蒙古、河北等地焦企协商采取限产措施以求稳价。据悉,企业将采取自律的方式在全行业进行限产。其中除承担城镇煤气等事关民生的焦化企业按30%的限产幅度之外,其余一律限产50%。据悉,目前有30%的焦化企业在亏损边缘徘徊。
从总体来看,在年末焦炭市场抗跌能力增强,主要原因在于煤矿及焦化生产企业减产、限产情况较前期明显,尤其是随着春节的临近,煤矿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各地洗煤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限产或者关停。一批焦化企业加大减产限产力度,以此“稳市保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国内焦炭产量为3343.8万吨,环比降6.4%,同比增2.4%,为下半年以来最低生产水平。其中山西省11月份焦炭产量为686.7万吨,环比下降9.5%,较上一年同期减少13.6%。目前一些独立焦化的部分生产线并没有恢复生产,减产加剧是产量大幅下降,有利于焦炭市场供需矛盾缓和。
此外,由于独立焦化企业煤焦价格“倒挂”情况的存在,上调焦炭出厂价格的意愿强烈,一些地区的焦炭协会建议当地焦炭生产企业向下游钢厂提出上调焦炭出厂价格30元~50元/吨;个别焦化企业的出厂价格上调20元~30元/吨。部分钢厂因当地市场资源偏紧,急于补库存,接受了焦化企业的上调要求,邯郸地区的部分中小型钢厂的焦炭采购价格上调20元/吨。在西部地区,因当地焦化厂停产较多,焦化厂实际库存量不大,加上中小钢厂近期备货,导致当地焦炭市场价格缓慢上扬。
经营者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岁末年初整个焦炭市场不会明显转暖,价格不会大幅波动,总体以稳为主,或稳中有升,但幅度有限。据测算,11月份国内焦炭表观消费量为1692.2万吨,环比下降9.9%;全国高炉焦新增库存量为982.9万吨,较上月增长0.3%,可见当前焦炭市场供需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运行,在春节之前,部分钢厂为准备节日前后的生产所需原料,入市采购将增多。随着下游终端有效需求的释放,焦炭价格将企稳回升。
动力煤市场将持续下跌
2011年以来,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初步测算,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为29亿多吨,同比增长11.2%,预计全年全国煤炭产量有望超过35亿吨。去年,全国煤炭产量32.4亿吨,煤炭增加产量约3亿吨,而最近5年全国煤炭需求每年仅增加1.5亿吨到2亿吨。据初步测算,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0.2%。其中,发电耗煤16.03亿吨,同比增长12.2%;钢铁生产耗煤4.91亿吨,同比增长8.2%;建材生产耗煤4.27亿吨,同比增长10.4%。2011年,我国煤炭净进口依然保持高位,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2011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净进口1.26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全年煤炭净进口将达到1.5亿吨左右。
9月以来国际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2011年前3个季度,国际动力煤价格在高位震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在120美元~130美元/吨之间波动;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和欧洲三港ARA动力煤价格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走势。9月份以来,国际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已连续11周持续下滑。11月份,受全球经济增速回落、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国际动力煤价格指数大幅下挫,已数次刷新2011年度价格新低。由于市场担忧情绪延续,欧洲需求低迷,预计短期全球动力煤消费市场难以好转。
国内动力煤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从2011年3月初到7月初的4个月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上涨14周,秦皇岛动力煤价从767元/吨飙涨到843元/吨。自7月初开始,动力煤价格指数开始连续9周下降。12月14日至12月20日,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21元/吨,比前期下降了9元/吨,尚高于将于2012年1月1日生效的“电煤”最高限价水平15元/吨。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动力煤价格第一个峰值的原因:一是上半年国内通胀形势加剧,二是我国南方上半年先旱后涝,对水力发电造成了影响,扩大了火力发电对动力煤的需求。
9月以来我国沿海煤炭运价不断下跌。我国沿海散货运价综合指数从2010年10月末的高点1875点一路下滑,2011年2月中旬达到1235点后出现了反弹,3月下旬最高为1575点,之后一直震荡下跌,8月出现小幅反弹,但未能改变下跌的主趋势。12月19日,秦皇岛港至上海航线4万吨~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为30.8元/吨,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万吨~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为38.4元/吨。
2012年废钢铁企业能赚钱吗?
2011:亏损、微利同行
过去的2011年对于废钢铁业界来讲是喜忧参半的一年。
喜有三:“一喜”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的高度,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废钢铁业界;“二喜”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牵头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拆船协会等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多次召集会议共商废钢铁发展大计,极大提振了废钢铁业界的“精、气、神”;“三喜”建设百家废钢铁配送示范中心企业的工作大有进展,截至2011年底已有十几家企业入列“废钢铁配送示范中心”,对规范国内废钢铁配送企业发展、推进废钢铁产业化起到了极大作用。
忧有二:“一忧”废钢铁企业的利润再度下滑,2011年市场上“微利、持平、不赚钱”之声不绝于耳。“二忧”部分废钢铁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废钢铁产业的认识仍停留在较低水平。
国际废钢铁价格自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幅下跌后慢慢回升,在2011年初价格继续上涨,废钢铁现货难寻,回收量萎缩。2011年9月下旬,废钢铁价格急剧下跌,而废钢铁现货却源源不断涌来。值得注意的是,废钢铁经营企业的利润并未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这种态势令废钢铁业界陷入迷茫:废钢铁行业还有利润可赚吗?
2012:废钢的赚钱之道
尽管2011年废钢铁市场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笔者认为,废钢铁产业依然是“朝阳”产业,大有可为。
首先,国家确定的七项新兴战略产业的头一项就是节能减排产业。废钢铁作为炼钢唯一可无限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与铁矿石相比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用废钢铁炼1吨钢,比用铁矿石炼钢可节约能源6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减少废水排放76%、减少废渣排放72%。这些节能减排的优势,是今后废钢铁产业发展的基础。
其次,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对废钢铁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是今后废钢铁产业发展的支柱。
再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提出要推进废钢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全国打造百家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企业,为今后废钢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最后,我国废钢铁回收利用高峰期尚未到来。目前,我国的钢铁积蓄量已达数十亿吨。2010年全球产钢14亿吨,仅我国就消耗了7亿吨。这么庞大的钢铁积蓄量在8年~30年后是要变成废钢铁的,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做好迎接回收利用高峰期的准备。
在当前形势下,废钢铁经营企业要想长期盈利,笔者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观念,由过去的单纯“回收”转到“经营”的理念上来。第二,废钢铁企业和钢铁企业关系密切,只有为钢铁企业提供足够的精料、好料,配合钢铁企业降成本,帮助其盈利,才能实现共赢。第三,废钢铁企业必须提升管理水平。笔者曾到过两家废钢铁企业购买废钢,其中一家料场清洁,员工作业规范,设备整齐,装车、卸车、过磅程序规范诚信,但废钢价格高;另一家企业价格低,但管理差。经过认真考察和权衡利弊,笔者仍决定购买管理规范、价格较高的企业的废钢。经应用测算,所购废钢钢水回收率高,综合性价比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废钢铁经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化、标准化运营,苦练内功,降低自身成本,才能赚到更大利润。
铁合金市场将窄幅波动
2011年,除了钨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之外,我国铁合金市场总体呈窄幅震荡走势。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国际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我国铁合金出口量再度回落,从而激化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预计2012年我国普通合金市场价格将以窄幅波动为主,特种合金价格将围绕生产成本低位运行。
国内铁合金资源供应量变化情况
我国铁合金产量增速再度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月~11月份,我国共生产铁合金2599.1万吨,同比增长23.1%,增幅明显高于2010年的8.16%,预计全年产量将达2800万吨以上。1月~11月份我国硅铁和硅锰产量分别达到513万吨和97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7%和32.5%。其中硅锰产量增长较为明显,已占铁合金总产量的37.32%。特种合金受原料供应紧张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产量增长有限。
我国再度成为铁合金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11年1月~11月份我国共出口铁合金142.69万吨,同比下降23.3%;进口铁合金188.58万吨,同比增长2.3%,我国再度成为铁合金净进口国。分品种看,2011年以来我国除了钒铁出口量大幅回升外,其他品种出口量均有下降,其中硅锰出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进口方面,铬铁进口量继续稳步增长。
2011年国内铁合金市场分析
硅铁。2011年前3个季度,我国硅铁市场总体呈窄幅震荡走势,西北地区72#硅铁出厂价格一直在6500元~7000元/吨之间徘徊,价格平均水平基本与2010年持平,但价格运行区间要明显小于2010年。即便是在我国钢材产量快速增长局面下,硅铁市场仍难以摆脱由于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制约,市场价格上涨乏力。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硅铁市场依然供大于求,但受节能减排、电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下跌空间不大。
锰系合金。2011年上半年我国锰系合金市场延续下跌走势,截至5月初,硅锰(FeMn68Si18)出厂价格降至全年最低水平7600元/吨左右,较2010年底下跌1600元/吨。进入第三季度后,由于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干旱严重,市场资源供应趋紧,硅锰价格开始快速上涨,9月份西南地区硅锰出厂价格达到全年最高水平9100元~9200元/吨,高碳锰铁(FeMn68C7.0)出厂价格为7800元/吨,中碳锰铁(FeMn78C2.0)出厂价格为11200元/吨。10月份后,受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影响,锰系合金价格大幅下跌,截至12月底硅锰出厂价跌至7600元~7800元/吨,高碳锰铁(FeMn68C7.0)出厂价格跌至7000元~7200元/吨。
铬铁。2011年我国铬铁市场呈先涨后跌走势。第一季度,受国内需求增长带动,我国铬铁市场价格稳步上涨,截至3月份,国内高碳铬铁出厂价格达到全年最高水平9500元~9600元/吨(50基价),较2010年底上涨了700元/吨左右。第二季度,随着不锈钢市场需求转淡,加之国际铬铁市场价格走低,国内市场铬铁价格震荡回落,6月底高碳铬铁价格降至8000元~8050元/吨。第三、第四季度由于限电的原因,铬铁资源供应趋紧,但无奈钢材市场整体表现疲软,铬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价格始终在8000元~8400元/吨之间徘徊,截至12月底又跌回至7900元~8000元/吨。在国内需求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12年我国铬铁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铬矿和铬铁的价格变化,如果2012年南非、印度铬铁企业继续限产的话,预计国内市场铬铁价格将呈震荡上涨态势。
钼铁。2011年我国钼铁市场总体呈震荡回落走势。经历年初短暂冲高之后,第二、第三季度我国钼铁内销和出口需求都逐步转淡,价格持续下跌,7月份钼铁(FeMo60)价格跌至全年最低水平136000元/吨左右,此后价格基本是在140000元/吨上下徘徊,基本与2010年底价格水平相当。从2012年形势看,随着国内不锈钢和管线钢产量继续稳步增长,钼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但同时,由于国际市场形势不稳,国外钢厂从我国进口钼铁数量可能将继续减少,从而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预计2012年我国钼铁市场价格总体将呈震荡下跌走势。
钒铁。2011年我国钒铁市场颓势难改,除了春节后价格曾短暂升至100000元~102000元/吨外,绝大部分时间价格都在91000元~96000元/吨之间窄幅波动。近两年来国内钒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主要是由于不少钢厂采用穿水工艺生产三级螺纹钢,对钒铁消耗量相应减少。尽管2011年国际市场需求回暖,我国钒铁出口量同比增长60%左右,但绝对数量依然较少。预计2012年我国钒铁市场需求依然难有起色,价格将继续在底部徘徊。
钨铁。随着各地进一步加大矿山整顿力度,以及我国上调钨出口配额的影响(上半年增加近10%),2011年我国钨精矿供应持续紧张,价格从2010年底的110000元/吨升至160000元/吨左右,对钨铁价格形成有力推动。截至12月底,国内钨铁(FeW80)出厂价格达到220000元~230000元/吨,较2010年底上涨了50000元/吨。从需求情况看,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缓慢恢复,锻件及刀具行业产量有所回升,对优特钢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因钨精矿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一旦我国将创立包括钨在内的战略收储计划,市场资源供应紧张局面将延续。预计2012年我国钨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2012年国内铁合金市场展望
产能过剩将限制铁合金价格上涨空间。铁合金产业集中度较低,导致我国铁合金行业不能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制约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2011年我国铁合金产品价格走势偏弱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少铁合金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预计2012年我国铁合金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产能过剩将继续限制铁合金价格的上涨空间。
国内市场需求增速趋缓。随着下游需求减弱,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将逐步趋缓,预计达75000万吨水平,将消耗铁合金2500万吨左右,较2011年增加200万吨左右。其中,2012年我国硅系、锰系、铬系等普通合金的需求量都将有所增长,相比而言,除了不锈钢以外,优特钢产品利润空间有限,钢厂对钼铁、钒铁、镍铁、海绵钛的采购缺乏连续性,市场需求难有起色,从而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
铁合金企业成本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暖,2012年我国进口锰矿石和铬矿石的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进口量可能将低于2011年的水平,国内锰系、铬系合金的生产成本将相应上升。同时,2012年我国将继续加强对矿山开采的治理,钼精矿、钨精矿以及五氧化二钒等特种合金原料供应增速将逐步趋缓,从而对特种合金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随着各地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措施全面停止执行,以及阶段性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措施,硅系、锰系、铬系合金厂家的生产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西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可能将延续至2012年第二季度。此外,随着国内部分钢厂开始采用兰炭代替喷吹煤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铁合金企业的采购压力。2012年我国铁合金市场价格底部将继续抬高。
国外钢厂产能扩张将带动我国铁合金出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将从2011年的4.3%降至4.0%。但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带动,2012年全球钢材产量继续稳步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据了解,国外不少主导钢厂都计划2012年继续增产,印度、韩国、巴西、东南亚等国家也有不少新建项目将投产,将对铁合金市场需求起到拉动作用。预计2012年我国锰系、铬系合金出口量仍将维持较低水平,硅系和部分特种合金(如钒铁)出口量有望小幅增长。
2012年,我国铁合金价格涨跌空间都相对有限,预计2012年我国普通合金市场价格将以窄幅波动为主,特种合金价格将围绕生产成本低位运行。
2011年炭素市场形势严峻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是,欧洲债务危机对炭素行业的影响不亚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市场形势严峻。炭素制品生产的原材料、能源、人工费等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用户招标采购等因素,产品售价不断下滑。各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效益大幅下降,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尽管多数企业减产或半停产,但产品库存量大幅上升,特别是11月、12月份各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非常明显。
2011年1月~11月份,炭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15亿元,同比增长22.85%;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67.42亿元,同比增长19.54%;炭素制品总产量259.87万吨,同比增长22.06%。其中,石墨制品62.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58%;炭制品193.98万吨,同比增长25.30%;特种石墨制品29487吨,同比增长36.60%;炭纤维类制品8161千克,同比增长10.75%。
生产情况
2011年1月~11月份,炭素行业的主导产品炼钢用石墨电极产量为622793吨,同比增长12.26%。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为205712吨,同比增长21.62%;炭块类产品产量为100795吨,同比增长12.41%。
销售和库存情况
2011年1月~11月份,炭素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2.58亿元,同比增长29.14%。炭素制品销售总量为219.70万吨,同比增长15.27%;销售石墨电极62.02万吨,同比增长13.61%。其中,销售高功率石墨电极22.82万吨,同比增长6.82%;销售超高功率石墨电极20.59万吨,同比增长19.58%。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行业炭素制品库存总量23.63万吨,同比增长34.37%;石墨电极库存为7.99万吨,同比增长29.97%。其中,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为2.69万吨,同比增长5.13%;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为3.23万吨,同比增长83.35%。
出口情况
2011年1月~11月份,炭素全行业实现出口创汇额66317万美元,同比增长21.39%。炭素制品出口量为458832万吨,同比增长16.47%。其中,出口石墨电极136447吨,同比增长14.00%,占总产量的21.91%。 |